
2025-10-29 08:50:58 瀏覽量: 分享到:
水發農業權屬萊蕪泰禾生化有限公司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,深耕檸檬酸產業價值鏈。公司跳出傳統生產模式,用科技賦能廢棄物處理,將生產環節中的“廢料”轉化為可用資源,成功開辟出一條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。
廢渣廢氣“變身記”:從生產負擔到效益增長點
過去,檸檬酸發酵環節產生的酸渣、糖渣及發酵尾氣,是困擾生產線的“負擔”。如今,萊蕪泰禾通過技術創新,讓這些廢棄物實現了綠色蛻變。
針對酸渣與糖渣,公司將其轉化為高蛋白飼料原料,并對烘干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,同步落地包裝自動化與負壓收塵技術。這一舉措不僅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不穩定性,讓產品品質更穩定,還帶來了顯著的成本下降——人工成本降低30%、能耗減少10%、整體運行成本降低15%。
發酵尾氣則化身能源“魔術師”:80%的尾氣用于微壓發電,每小時發電量可達350KW;剩余20%則為環保水處理耗氧系統供氧,單日可節電3000KW·h,實現了廢氣資源的高效利用。
廢糖水里“淘寶藏”:構建全流程能源循環閉環
面對攜帶58℃余溫的廢糖水,萊蕪泰禾以“厭氧+好氧”組合技術為基礎,搭建起高效處理與能源回收體系。
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的IC罐系統,將廢糖水中的COD(化學需氧量)分解為沼氣,日產沼氣量超4萬立方米。這些沼氣通過沼氣發電機轉化為電能,單日發電量可達7萬多度;發電產生的尾氣余熱,再經蒸汽發生器轉化為低壓蒸汽,日產量達50噸,為生產環節持續供能。
更具巧思的是,公司引入意大利熱泵技術:一方面將廢糖水溫度降至38℃,精準滿足IC罐進水工藝要求;另一方面,吸收的余熱經熱泵壓縮后,轉化為80℃左右的高溫工藝熱水,用于物料加熱。這一操作相當于日均節約蒸汽80余噸,折算成標準煤達10噸/天,真正實現了“廢水變能源”,在確保排放達標的同時,從污水中掘出了“真金”。
硫酸鈣“破繭重生”:破解行業頑疾,創綠色經濟效益
硫酸鈣是檸檬酸行業公認的“頑疾”,傳統填埋處理方式會加劇環境壓力。萊蕪泰禾研發團隊直面這一難題,通過三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固廢的華麗轉身。
團隊先以置換法分離檸檬酸殘余,再利用沼氣燃燒產生的高溫去除雜質,然后通過創新的七級溢流式煅燒工藝,將硫酸鈣轉化為合格的檸檬酸石膏。此舉讓萊蕪泰禾成為行業內首家實現“硫酸鈣變建材石膏”的企業,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,為公司創造了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。
從處理廢棄物到重構產業價值鏈,萊蕪泰禾以綠色循環鏈條為核心,用數字化、智慧化技術為產業升級“點睛”。在降本增效、規避污染、提升品牌價值的多重效益下,一本越算越厚的“綠色賬本”正徐徐展開。